作為一種治療手法,園藝治療是指通過有系統的園藝活動,如種植花卉、蔬果,或者從事干花手工藝、療愈性景觀設計等,讓參與者在社交、情緒、身體、認知、精神及創意等方面獲得改善。園藝治療早期主要用于精神病患者、身心障礙者或老年病人等醫療領域中,是一種輔助性的治療方法。隨著園藝治療的不斷推廣及快速發展,目前園藝治療不僅運用于療育和復健醫學領域,還運用于亞健康群體、吸毒人員、犯罪人員、其他社會弱勢群體以及具有心理問題的人群等。
園藝治療對反邪教工作者開展幫教鞏固工作具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由于大多涉邪人員長期受邪教頭目及邪教組織精神控制,引發淡漠親情、情緒壓抑、思想極端、生活作息不平衡、與社會嚴重脫節等一系列社會融入問題,要幫助其實現思維、心態、感情、理性與社會重新適應,融入社會、過上正常人的生活,這是一個漫長且具有挑戰性的過程,需要工作人員具備一定的理論方法和技巧,而園藝治療在這個過程中可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筆者根據在鞏固幫教過程中開展的系列園藝實踐,總結作用有如下幾點:
一、促進認知發展,感悟生命珍貴
園藝活動是園藝治療的介入媒體。在植物種植方法的交流學習過程中,會喚起服務對象的主動參與感,使其主動學習并掌握新的概念、知識和技能,這將大大促進服務對象的思想轉變及認知發展。在具體的園藝活動過程中,還會遇到具體的困難,如澆水頻次、發芽生長、蟲害等等,都是服務對象自己做出決策的過程。
觀察植物有節奏有規律的動態生長過程,可以讓幫教對象體會到植物的生命力量,生命歷程的感同深受與啟示可以引發他們對邪教組織殘害人民生命的思考,分辨是非邪惡;植物安全、平等、真誠的回饋可以給予幫教對象正向的啟示,促進認知的調整和發展。
二、改善身體狀況,進行科學健身
在自然環境中進行整地、挖坑、搬運花木、種植培土以及澆水施肥,在增加戶外活動機會的同時,還可消耗體力、釋放壓力,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比如白天進行園藝活動、接受日光浴,晚上疲勞后上床休息,有利于養成正常的生活習慣,保持體內生物鐘的正常運轉,改善身體健康狀況。
涉邪教人員長者居多,且大部分有患有基礎性疾病,被邪教“百毒不侵”的幌子所迷惑,用迷信的方式方法應對身體上的不適。在接觸園藝活動的過程中,一般的園藝種植、插花、壓花等園藝活動,不僅能促進他們對大小肌肉、精細動作的控制以及提高手指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還可以幫助實現減壓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身體協調性,有效改善身體狀況。
三、增進情感療愈,重拾生活希望
大自然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人類的天性中始終存在著一種對大自然的依戀與歡喜,大自然不僅具備審美功能,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療愈作用。自然環境往往給人以美的感受與體驗,轉移人的注意力,因此會給個體帶來積極情緒的轉變。而積極的情緒體驗往往會誘發個體心理、生理以及行為上的良好反應。
幫教對象在面對生命和自然環境時,可以激發對未來的興趣與熱情,當他們開始期待種子發芽、花朵綻放、收獲果實,興趣與希望重新被點燃,同時還會產生創造性的滿足感、價值感。這對于幫教對象在邪教的長期迷惑中而產生低沉、陰郁的精神狀況來說,是一種特別重要的收效。
四、激發社會屬性,促進社會融入
在社會交往的促進方面,園藝治療的應用效果主要表現在可以通過提升人的言語交際能力,繼而改善其社會關系。為此,園藝治療也會被應用于幫教對象的社會融入服務中。
團隊協作形式的園藝活動,能加強幫教對象與同伴交流,認識新的朋友,利于提高溝通交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獲得休閑放松,感受快樂;此外,家庭組合的園藝活動可以密切家庭關系,強化親情網,增強幫教對象的社會支持網絡。
綜上所述,園藝治療在幫助幫教對象實現認知、生理、情感、行為等轉變與社會重新適應具有重要現實指導意義,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反邪教工作人員能合理有效地運用園藝治療介入幫教鞏固過程,可在潛移默化過程中鞏固幫教成果,從而加快幫教對象融入社區、融入社會,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當然,運用園藝治療理論開展相關幫教鞏固活動,需要反邪教工作人員加強自身知識學習,提高理論知識儲備,從而更好地運用園藝治療理論手法推進后續幫教鞏固工作。
【責任編輯:劉宇琦】